色差仪照明系统中影响色差仪测量精度的因素有哪些?

2023-10-19

色差仪​作为光学分析仪器,主要是由照明系统、探测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三大部分组成的。其中照明系统是由光源、透镜、隔热玻璃和导光筒组成的。那么,色差仪照明系统中影响色差仪测量精度的因素有哪些?本文为大家作了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色差仪作为光学分析仪器,主要是由照明系统、探测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三大部分组成的。其中照明系统是由光源、透镜、隔热玻璃和导光筒组成的。那么,色差仪照明系统中影响色差仪测量精度的因素有哪些?本文为大家作了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色差仪

色差仪照明系统介绍:

现在使用的测色色差计光源主要有A光源,C光源,D65光源,A光源代表完全辐射体在2856K发出的光(X=109.87,Y=100.00,Z=35.59),C光源代表相关色温大约为6774K的平均日光,光色近似阴天天空的日光(X=98.07,Y=100.00,Z=118.18),D65光源代表相关色温大约为6504K的日光(X=95.05,Y=100.00,Z=108.91),它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在300~830nm的光谱范围内。现阶段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规定新型材料样品色的测量,要求照明体光谱分布的范围不仅限于可见区,还必须包括近紫外区成分,而以往使用的标准光源A和C,不能完全代表日光(昼光),尤其是紫外波段。因此,它们已不能适应色度学发展的需要,现在主要光源多为D65光源。

在颜色测量时,有光源和接收反射光线的装置,也就是入射和反射光线,其间夹角主要有两种,2°与10°,这是因为在不同的角度下,模拟人眼视场所看到的颜色有差别。实验表明:人眼从小视场(2°)增大到大视场(10°)时,颜色匹配的精度和辨别色差的能力提高,但当视场再进一步增大时,颜色匹配的精度提高就不大了。由于10°标准视场对400~500nm区域短波光谱有更高的敏感性,目前多数仪器以D65,10°为主。

因此,在仪器检定过程中,先要明确色差计的光源和观测视角,以对应用于校准的标准色板的值。


色差仪照明系统中影响色差仪测量精度的因素:

测色色差计内部照明光源通常是标准A光源,而实际应用中都需要测量物体在标准D65和C光源下的色度值,所以要模拟出D65光源,只要使仪器总的光谱灵敏度符合D65下的卢瑟条件即可。在照明系统中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有:

1.照明光源

在设计光源的供电电路时要保证电源输出电压的稳定性,这样才能保证光源发光稳定;其次仪器一定要预热足够长的时间,使光源光谱稳定,才能进行测量。

2.凸透镜

作用是把光源发出的光变成均匀得“平行光”。但是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光源不是点光源,所以只能得到近似的平行光。由此它对虑色器光谱透射比的影响如下:

凸透镜对虑色器光谱透射比的影响

其中,α为光线与虑色器法线的夹角;φ为光束最大倾斜角;d为有色玻璃厚度。上式表明斜光束使得能量增强,因此虑色器的滤色片应该适当的加厚,以校正由斜光束带来的影响。

3.隔热玻璃

因为光电探测器在红外和紫外波段仍有响应,这是色差计所不需要的,也是不希望的。它对实际测量结果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选择在透镜下方增加一块隔热玻璃,用来消除紫外和红外部分。无隔热玻璃和隔热玻璃的测量结果往往是存在差异的。

4.导光筒

为了保证光线照射到待测样品上时,光线与透镜轴线的夹角不超过10°,需要把一些倾斜角较大的光线去处掉,这样消除去杂散光。


色差仪照明系统中光源的选择:

在色差仪中,选择什么样的光源,首先考虑的是稳定性,光源定向性,寿命以及最终获得的光谱曲线的有效性。目前采用的多为卤素石英钨丝灯及氙灯两种光源。

钨灯是颜色测量仪器最常用的光源,它是一个内充惰性气体或者卤素(防止钨丝氧化和热蒸发)的白炽灯泡。用钨作灯丝材料是因为钨具有足够的强度,并能经受高温。经测试在可见光区钨灯的光谱曲线与黑体发射器光谱曲线几乎完全重叠。随着近年稳压电源和脉冲电源的发展,钨灯能够提供重复稳定的,高色温的光束,完全可以满足外观颜色测量对光源的需要。

氙灯是另一种常用于颜色测量仪器的光源。它是一个装有一对电极的充满氙气的密封玻璃管。当在电极上加上高电压时,内部氙气就会受到激发瞬间产生弧光,这属于一种充气放电灯。氙灯的优点在于谱线比白炽灯的谱线更接近于日光并且能量较高。但是氙灯光源需要比较复杂的高压震荡激发电路,维修亦非常复杂,在更换时,除了要更换灯泡外,还要更换整组电容,所以价格较贵。所以采用卤素钨灯(石英外壳)从技术和经济上均是最适宜的。特别是便携式仪器,需要轻巧,省电,便于维护和操作。

应用行业